首页 > 健康 > 医疗>

扎根基层卫生所16年 张军卫认真对待每位患者

发布时间:2019-11-13 19:10:31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编辑
A+ A-

人民网新密9月7日电  (曾璇)“一个医生最应该具备的品质就是医德,患者来到这里,把自己托付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一定要尽职尽责地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这是工作,也是生活。”河南省新密市新华路办事处嵩山路居委会卫生所所长张军卫在他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抽空跟记者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十六年坚持如一 患者称:“只要他在,我就安心”

一条并不起眼的小街道,一个百余平米的卫生所,张军卫所长就是在这里开始他每天忙碌的工作,这样的生活从2001年至今已经整整16年。

记者到来的这天是一个工作日的早上8点钟,卫生所刚刚开门,张军卫早就在就诊室里做好了接待患者的一切准备工作。不到9点钟,不过7、8平米的就诊室内已经有7名患者及家属。

不到9点钟的卫生所

“这还只是淡季,我们每天的就诊量大概有150人左右,到了秋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疾病高发的时候,就诊量会达到300人左右。这几天,我们平均一上午开出的处方单也有70、80张。”当张医生在接诊时,一名在药房负责抓药、拿药的李护士说。

记者注意到,卫生所的正常工作时间是每天早上8:30—11:30,下午14:30—18:00。“但是病人太多了,很多都是儿童,有时候我们一忙起来就会忘记时间,再一抬头看表,已经12点甚至1点了。晚上的下班时间并不确定,我们都会等到最后一名患者就诊、取药完毕以后,正点下班的日子非常少。”李护士笑着说。

张军卫给小患者们进行诊断

就在这时,从就诊室里传来一阵孩童的啼哭,原来是一名年仅4岁的小患者开始哭闹起来,孩子的妈妈正极力安抚着他。张医生见状,也暂停了准备检查的工作,刚才还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他笑眯眯地拍拍小患者的头,一边也低声安慰着,直到小患者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他才继续他的检查。

“小孩自打出生后生病,都是在张医生这里看的,这段时间他有些咳嗽,所以就过来了。张医生的医术很专业,非常值得信任。”胡女士,那位4岁小患者的母亲在等待取药的过程中这样说。看得出,在得知孩子并无大碍后,她心情释然,“张医生的医学态度非常严谨,在给孩子看病的时候,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孩子的体质,为孩子着想,比如孩子是否需要灌肠,还是只需要贴敷,都会依据病情而决定,不会滥用药品。”

40多岁的闫女士今天是来复诊鼻炎的,当她听说了记者的来意,立即热情地讲起了她眼中的张医生:“我在张医生这里看病有十多年了,无论大病、小病,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找张医生,他在,我就感觉安心。张医生医术高,而且考虑地特别周全。比如到了我这个岁数,有时候自己都注意不到的一些老年病的征兆,张医生就会及时地提醒我,这让我感觉到特别地踏实。另外,张医生虽然看着挺严肃,但是脾气非常好,对待病人也是有问必答,很有耐心。”

学科进步需要创新 儿童病绿色疗法发挥自身特色

张军卫所获得的荣誉

上午10点钟左右,张军卫终于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记者粗略统计,在上午大概1个小时的时间里,已经有20多名患者得到了张医生的诊治。每位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大概在3分钟左右,这么短的时间如何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呢?

张军卫说:“附近的居民愿意到‘家门口’来看病,因为方便快捷,免去了路程的来回颠簸和忍受疾病的痛苦。这样,作为一名基层医生,能够更加直接地、大量地接触到病人,从2001年开设这个卫生所至今,16年来病人不计其数,因此积累了足够的丰富经验,再配合现代的、科学的医疗器械、辅助工具,可以有效帮助快速诊断病情。”

其实,张军卫在医学院时所学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但作为一名居委会卫生所的医生,他需要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全科医生。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在为数不多的不出诊的日子里,张军卫勤于学习和钻研,在新的疗法出现时,他总是率先学习,希望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能用新的疗法减轻患者的痛苦。作为国内儿童绿色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张军卫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大型医学论坛,他告诉记者,“仅今年以来,就有超过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到卫生所来学习‘绿色疗法’的实际操作。”

“所谓的‘儿童病绿色疗法’,是我们卫生所的一大特色。医学要进步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以中医、中药为主,不采用输液、打针等西医治疗过程进行给药和治疗,比如‘穴位外贴’、‘直肠给药’等,这是‘儿童病绿色疗法’的核心思想。”

张军卫还指出,“很多患者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医治疗见效慢甚至不一定有效,但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以‘直肠给药’为例,这是中医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去口服和注射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可以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还能避免肠胃道对于药物的影响和分解,同时见效较快,对于不能口服用药的患者,给药尤其方便。”

张军卫同时介绍了“儿童病绿色疗法”的另一大好处:“以肺炎为例,如果去医院输液,大概成本在一天100元左右,但是采用‘直肠给药’的方法,不仅见效快,而且每天的成本大概在40元左右。”

既选择不后悔:医生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生活

年轻,是记者在看到张军卫时的第一个印象;有为,是记者听了张军卫把一个当初不到30平方米的、每天仅有一两个患者的小诊所改建成如今远近闻名的卫生所时的印象。

当被问及“您这么年轻,是否有患者质疑您的医术”时,张军卫笑说:“被病人误解、质疑的现象也有过,但主要是沟通的问题,我十分理解,因为病人和家属不是学医科的,有时候就会质疑医生的做法,这个时候要和病人以及家属耐心地沟通,用简单明了的词语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必要性。很多时候,患者家属也没有恶意,只是他们的亲人躺在那里自然会内心焦急,身为医生,一定要理解这种‘人之常情’,在沟通时心平气和,就会化解不少矛盾。”

对待病人和家属,张军卫耐心平和,不过他的同事李护士却向记者“告状”说:“别看张医生平时对病人脾气好,但凡小护士们在上班中出现差错,张医生批评起人来可是毫不留情,非常严厉地进行纠正。不过下班后他的语气就会很缓和,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护士们‘我们的手里是一条条人命,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要对得起患者的那份信任。’”

同时,张军卫还会和他的同事们进行每月一次的研讨会,讨论这个月的工作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指导同事如何和患者更有效地交流,甚至曾事无巨细教护士们如何发药、如何包药。

张军卫的妻子赵医生,2005年也来到这间卫生所协助丈夫。谈及张军卫每天工作的繁忙程度时,妻子很“心疼”:“他一忙起来就是一整天,经常是饭都做好端上桌子了,突然卫生所来了电话说有病人,他放下碗筷就跑出去了,等他再回来,饭都已经凉透了。而这种情况在过去卫生所只有他一个医生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张军卫对妻子的“抱怨”一笑置之,他说:“我很喜欢这个神圣的职业,治病救人,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患者这么信任我,把自己托付给我,我觉得不能辜负他们,一定要尽全力。”

张军卫及他的同事们合影

采访完成后,张军卫急匆匆跑回就诊室,在那里,还有他放心不下的病人们。记者发现,直到中午12点,将最后一名患者送出卫生所,张军卫都不曾喝过一次水,去过一次厕所,而这是他的生活常态。“跟生死相比,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救死扶伤’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每一个选择医生作为职业的人的本能,既然选择就不会后悔。”送记者离开卫生所时,他这样说。 


分享到:

阅读次数:256次